心灵家园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搜索
查看: 2827|回复: 8

2014年6月15日 水无形之书摘部分节选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6-16 12:03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问弦 于 2014-6-16 12:09 编辑

  
       今天看典故,无意中看到问字酒三个字的典故名,再百度一下,正确如题 :)
   
          典出《汉子·扬雄传》扬雄“家素贫,耆酒,人希至其门,时有好者载酒肴从游学”,“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,”载酒问字本为二事,后人常作一典使用。杨雄家贫嗜酒,当时有好学的人载酒肴跟他游学,后遂用此典比喻慕名登门请教 "载酒"就是拿车拉着酒。本来,"载酒""问字"两事没有直接的关联,它俩怎么连到一块儿了呢?这其中有个故事。
  汉朝有个著名的学者、文学家扬雄。他广览博读,通晓古今,几乎没有什么书是他没念过的,还写得一手好辞赋。按照他自己的评论,他写的辞赋,可以和司马相如,甚至屈原相提并论,说不定连这两个人写的辞赋都不如他。可见,扬雄是有点狂妄,但他的确有才华,同时代人都说,扬雄是少有的才子。
  不过,扬雄也有一点缺陷。别看他会写辞赋,落笔成词,但是不善言谈,他有点口吃,也就是结巴嘴。本来他是是蜀中成都人,说的话有四川口音,再加上是一个结巴嘴,半天磕巴不出几个字来。如果你要跟他详细谈点什么,让他说话,那就坏了,底下听他讲话的人都跟着着急。
  扬雄曾在王莽时当过官,据说不久就因病辞职了。也许他不是真的有什么病,而是知道王莽的江山不久,所以就辞去了官位。他本来就为人清高,不是什么贪官污吏,所以不做官之后家里没钱,非常贫困。可是他还有个毛病,就是爱喝酒,天天离不了酒,老是处于半醒半醉的状态。现在由于家里非常贫困,不能天天喝酒。有人知道这事后,索性用车载着酒来向他求教。前面已经说过他的辞赋写得好,其实他还写过一部书叫《法言》,意在模仿孔子,还写过一本书叫《太玄经》,模仿《易经》,可见他不光文才好,还是一个思想家。因此大家经常想向他求教,作为求教的礼物,就拉着酒来,这就是"载酒"的由来。
  那么,为什么说"问字"呢?原来扬雄对文字学颇有研究。本来要多读古书,那时候就得多认识古时候的字,诸如金文、篆书之类。有人就专门向他学文字学,这就是"问字"。于是"载酒、问字"这两样事,就这么合到一起,成了一条成语。
       "载酒问字"这条成语,在今天,既可以指一个人有学问,常有人登门求教,也可以指一个人拜师求学,勤学好问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   【典故】风雨对床
      
    【出处】:唐·韦应物《示全真元常》:“宁知风雨夜,复此对床眠。”后因以“风雨对床”指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,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。
   【释义】: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,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。
   【示例】:从沈孟养处寄奉手书,不啻五年前~之快。 ★清·许思湄《与陈凝之》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  【典故】五月披裘
   【出 处】 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上:“五月披裘而负薪,岂取金者哉?”
    解 比喻清高廉洁。
   《韩诗外传·卷十》记载:春秋时,吴国的延陵季子到齐国游历,在路上看到一堆金子,叫一个披裘的人拿去,披裘的人说:我暑天还穿皮衣,难道是拾金的人吗!
唐李白《杭州送斐大泽》诗:“五月披裘者,应知不取金”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     【典故】指鹿为马
      【出处】汉·陆贾《新语·辨惑》:秦二世之时,赵高驾鹿而从行。王曰:‘丞相何为驾鹿?’高曰:‘马也。’王曰:‘丞相误也,以鹿为马。’高曰:‘陛下以臣言不然,愿问群臣。’臣半言鹿,指半言马。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。”
       译文:
       秦二世的时候,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,二世问他说:“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?”赵高说:“这是一匹马啊!”二世说:“丞相错了,把鹿当做马了。”赵高说:“这确实是一匹马啊!(如果)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,希望(陛下允许我)问一问群臣。”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,一半说是马。这时,秦王不能相信自己,却相信奸臣的话。
      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,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,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,并说这是马。秦二世不信,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。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,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。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。
      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,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,颠倒黑白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

   【典故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  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    北宋时期,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,他著有《太极图说》和《通书》,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。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,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,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下马威的故事
      【典故】畏其下车作威,吏民竦息。  《汉书·叙传》
      【释义】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,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。
西汉时期,豪门贵族少年班伯主动请缨到混乱的定襄去做太守。他刚到任,当地的豪绅大姓把以前的犯事的人全都藏匿起来。而班伯一上任就大肆宴请豪绅大姓,与他们交朋友,待了解犯事的人藏身之处后立即下令捕杀,定襄很快就安定了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一饭千金的故事

      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。他出身贫困,父母早逝,每天靠讨饭过日子。
      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,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,用鱼来充饥。有一天,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。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,面无血色,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。一连几天,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,韩信十分感激,便对老婆婆说:“您这样照顾我,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。”老婆婆说:“我不要你报答。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!”韩信满脸羞愧。从此,他认真读兵书,练习武艺,决心做个有用的人。

        乡里有一个恶少,在街上碰到了韩信,就大声对他说:“看你整天舞枪弄棒,像个有胆量的人。来来来,你敢拿剑刺我吗?要是不敢,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!”韩信心想:“如果我拿剑刺他,岂不犯了杀人罪?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?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。”于是,他伏在地上,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。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。
       后来,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,受到重用,拜为大将,并授以调兵遣将、行军布阵的大权。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,率领汉军东征西讨,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,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。
       韩信被封为楚王,回到了故乡,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。韩信见了老婆婆,向她再三道谢,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。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,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:“你不必害怕,过去的事算了。”又对左右的将士说:“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,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!让他做个中尉吧!”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,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,也没有报。 相反,加以原谅和提拔。他这种气度,是值得敬佩的。

      【解释】吃了别人一顿饭,就拿千金来报答。比喻受恩厚报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     【典故】大义灭亲
       春秋时,卫庄公去世后,由大公子继承王位。这位新的卫王性情懦弱,而他的弟弟州吁却骄傲自大,野心勃勃,总想夺取兄长的王位。
       有一天,卫王出访,州吁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兄长,却向大臣和百姓说:“卫王害急病死了,由我继承王位。”
       州吁当上卫王后,便要攻打邻国,大臣和百姓都反对。州吁忙与他的亲信石厚商量。石厚说:“我的父亲石碏德高望重。如果大王请他出山,大臣和百姓们就不敢乱动了。”
       石碏对儿子石厚助纣为虐、欺凌百姓的行为十分不满。见儿子奉州吁之命来请,就坚决推辞了。石厚无奈,再三请教安抚民心之策。石碏对石厚说:“诸侯国的王登位要得到周天子的允许。如果州吁得到周天子的公开承认,百姓就会服从。这样吧,周天子最信任陈王,你和州吁去拜望陈王,请他说说情吧。”
       其实石碏早已写好一封信,差人暗地送给陈王,信里说:“卫国不幸,出了两个大逆不道的贼子。但我年纪大了,没有力量惩治他们。请为我主持正义,帮我除掉这两个恶人吧!”
      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。陈王就派人拿出石碏的信件大声宣读一遍。这时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上了石碏的当,只好低头认罪了。石碏为了国家利益,不徇私情,惩罚州吁和石厚,这种大义灭亲的故事,流传千古。

     【解释】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,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,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一败涂地的故事

    【解释】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    【成语故事】
       秦朝末年,刘邦是沛县一名亭长(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)。他性格豪爽,乐于帮助别人。有一次,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。在路上,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。有天晚上,他对大家说:“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,你们都走吧!”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。
      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,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,别人吓得不敢前进,刘邦手提宝剑,把大蛇赶走,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。
       那时候秦朝政治腐败,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。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,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。
       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,刘邦决定起义,他们首先攻下了沛县。大家推举刘邦为起义军的首领;刘邦说:“抗秦大业是艰巨的,如果一败涂地,就要赔上性命啊!我刘邦愿带领大家大干一场!”
       刘邦从这天开始,便率领沛县的三千弟子展开反抗暴秦的斗争,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,建立了汉朝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舍生取义的故事
      【解释】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。
      【成语故事】
        春秋时,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,投靠在智伯门下,很受重用。后来,智伯被赵襄子杀害。豫让躲了起来,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。过了几个月,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,伺机刺杀赵襄子。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,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。豫让说:“你虽然放了我,但我还会刺杀你的!”
       豫让回去后,剃去眉毛和胡子,又吞食热炭,把声音弄嘶哑,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。朋友们对他说:“你如投靠赵襄子,得到他的信任后,再行刺他,不是更方便吗?”豫让回答说:“作为一个勇士,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!”
       这一天,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,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,赵襄子来到桥边,马匹突然惊叫起来。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,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。赵襄子说:“你舍生取义,确实令人尊敬。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!”豫让说:“多谢赵公厚义,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,让我刺三剑,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。我死而无怨了。”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,大为感动,便脱下外袍。豫让刺了外袍之后,自刎而亡。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,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,便成了“舍生取义”的成语。


评分

参与人数 1威望 +10 收起 理由
醉里挑灯看剑 + 10 赞一个!

查看全部评分

已有 0 人打赏作者

发表于 2014-6-16 13:53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坐个沙发读典故~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7 08:09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闷油瓶 发表于 2014-6-16 13:53
坐个沙发读典故~

递上杯生啤给瓶瓶 O(∩_∩)O~
发表于 2014-6-17 19:54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很多时候
我们能用典故但不知其出处
认真学习
发表于 2014-6-17 19:59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喜欢这些典故,搬我家去了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8 08:41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丑了点 发表于 2014-6-17 19:59
喜欢这些典故,搬我家去了

很开心你喜欢 :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8 08:42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醉里挑灯看剑 发表于 2014-6-17 19:54
很多时候
我们能用典故但不知其出处
认真学习

态度可嘉 :)
发表于 2014-6-23 18:15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真是认真读书的典范呢,向你学习!!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7-6 13:31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美人迟暮 发表于 2014-6-23 18:15
真是认真读书的典范呢,向你学习!!

互相学习,这段时间出差,都断了一段时间了 :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心灵家园 ( 粤ICP备2022134291号-1 )

GMT+8, 2024-6-4 19:57 , Processed in 0.214333 second(s), 3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