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灵家园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搜索
查看: 12285|回复: 163

[散文随感] 《聊斋》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3-11-19 16:45:2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梅朵 于 2023-11-19 19:05 编辑

由8卷、494篇鬼怪妖狐故事组成的《聊斋志异》,是蒲松龄老先生穷其四十多年心血写成的一部奇作。此书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。蒲松龄老先生还因此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。

然而,对于这样一部妇孺皆知的奇书,能够真正认真读过几篇的人却并不多。就拿我自己来说,早在孩提时代,《聊斋》的大名就如雷贯耳。但对此书的了解,过去却一直局限于《画皮》、《促织》等了了的三五篇。前段时间,因为无聊,就翻出了十多年前自己收藏的连环画打发时间。其中,有一套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多达60册的《聊斋》连环画。因为看连环画看得上瘾,于是,又找出了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下两集的《白话聊斋》。该书共收录翻译聊斋故事近二百篇。尽管,我自己看的《聊斋》也不完整。但对《聊斋》作品的接触超过这个数量的人,估计就不多了。也正因为如此,所以,尽管聊斋名气很大,但目前对其研究可以说是比较粗糙的。

比如,《聊斋》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?对于这样的一个入门级的问题,目前流行的说法就不能让人满意。对于《聊斋》一书,比较通行的说法,就是认为该书是借鬼怪狐妖做掩护,揭露批判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部“孤愤之书”。郭沫若给蒲松龄老先生的评价就是: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,刺贪刺虐入骨三分。”这个评价其实也有这个意思在内。但我认为这个说法难以让人信服。

首先,蒲松龄老先生可谓一生都在热衷于科举功名,直到71岁的高龄,才得了一个贡生的头衔。对于这样一位痴迷科举功名的人,说他会用四十年的心血去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,总感觉有些不大靠谱。此其一。

其二,如果说,蒲松龄用那些鬼怪妖狐做掩护,就可以逃脱那些满清官府大人的法眼,也未免太有点小瞧他们的眼力了。大清的文字狱可是闻名于世的。蒲松龄老先生一生主要生活在大清顺治康熙年间,这正是文字狱的鼎盛时期。一句"清风不识字,何故乱翻书"就可以惹来横祸的年代,蒲松龄揭露批判得那么起劲儿,是不是有点活得不太耐烦了?由此可见,蒲松龄老先生本也无心去揭批大清,而满清的那些咬文嚼字的官府大人们,也并不认为《聊斋》是那样的一本书。

那么,《聊斋》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?先说结论:我认为,这是一部劝人、教人、诱人向善的圣贤书。蒲老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,他并非是在单纯的说教。而是将行善与作恶的利害,明白地摆在你的面前。

从《聊斋》中,可以发现,乐于助人、急人所难、爱护生灵、孝敬父母、尊重他人、兄弟相亲相爱、夫妻彼此忠诚,是蒲老先生比较看重的几种美德。能够做出这几类善行的人,都是有极其诱人的回报的。

《刘氏》一文,讲的是淄博临淄有个姓刘的人,为人很凶,蛮不讲理,恶贯满盈。但此人却做过一件大好事:明崇祯十三年,用三百个钱,救了一对逃荒的夫妻没有离散。此后,这人恶性全改,重新做人。所以,本来因暴病而亡的他,又被判官放回,一直到七十岁了,身子骨还挺硬朗。

《西湖主》讲的是一个叫陈弼教的书生,跟从副将军贾绾做秘书时,有一次在洞庭湖边停船,恰好看到一条猪婆龙浮出水面。贾绾用箭射中了其脊背,将其捕获。陈生动了恻隐之心,请求贾绾将其放了。并用自带的外伤药敷在猪婆龙的伤口处。后来,他再次途径洞庭湖的时候,遭遇大风,船被刮翻。差点命都没了。这时,他幸运地遇到了他曾救过的那条猪婆龙--原来是洞庭君王的妃子,扬子江王的女儿。王妃见到昔日的恩人,不仅赠其珍宝美玉,还把自己的女儿一并送给了他。从此,陈生富有万贯资材,声色豪华,虽世代为官的人家也不能相比。

相反,对于那些品行恶劣的人,蒲老先生则给人们展示了他们被命运戏弄的下场。比较有名的故事,是《姊妹易嫁》。山东莱州的毛相国,原来家贫。却在早年跟当地的一姓张的大户家的大小姐姐姐结亲。到迎娶的那天,轿子都来到了门口,可张家大小姐姐姐嫌毛家贫穷,眼泪鼻涕一大把,无论如何也不肯上轿。没办法,张家只好说服二小姐姐姐替大姐出嫁。婚后,毛相国考中举人,又做了宰相。替姐姐出嫁的妹妹也成了宰相夫人。而大姐虽然如愿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,开始挺得意。但因丈夫是个浪荡公子,整天游手好闲,家道很快中落,穷得只剩下个空房子,厨房都冒不出烟来。大姐一气之下,就出家做了尼姑。

蒲老先生的这个劝人、教人、诱人向善的方法,看起来好像有些荒诞。所以,估计会有人认为蒲老先生不过是个大忽悠。然而,从蒲老先生用四十多年的精力去建构这样一个鬼怪妖狐的世界,就可以窥见蒲老先生是如何的执着。这只能是虔诚的信仰所给予的力量。

因为此前对蒲老先生关注得不够,对他的事迹了解得并不多。所以,蒲老先生这种信仰的力量来自何方,尚不得而知。但是,有两件事儿,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蒲老先生仅仅教人向善所得到的巨大福报。一是,蒲老先生于明崇祯十三年(1640年),历经顺治王朝,一直到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去世。享寿75岁。这在三百多年前的满清时期,绝对应该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寿了。百度了一下,发现,孔子(73岁)、孟子(83岁)、朱熹(71岁)等教人向善的先贤,也都有七八十岁的高寿,远远高出他们同时代人的平均水平。不知道这是否纯属偶然。

二是,蒲老先生共育有四子一女,托蒲老先生的荫庇,后人一直没有遭受任何劫难,所以,蒲家人丁很是兴旺。据说,蒲老先生的故里,淄博市蒲家庄村,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是蒲老先生的后人。如今,该村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村里不仅有蒲松龄纪念馆,还有蒲松龄研究会,会员近百人。该会还拥有人文社科核心期刊《蒲松龄研究》。众所周知,孔子、孟子、朱熹等先贤的后人也大致如此。

享有时人难以享有的高寿,又能福荫后世,子孙平安、人丁兴旺,谁能说这不是上天对他们教人向善的奖赏和福报呢。



评分

参与人数 2威望 +10 金钱 +500 收起 理由
散文随笔 + 500 盖楼贴奖励
梅朵 + 10 很给力!

查看全部评分

已有 3 人打赏作者

我本无漪 赏了楼主5心灵币 谁谁 赏了楼主10心灵币 梅朵 赏了楼主5心灵币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1-19 16:47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久没上网了,重新来发帖玩一把,真有恍如隔世之感。问候各位
发表于 2023-11-19 19:06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东兄好,好久不见,又带来大作了
发表于 2023-11-19 19:12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那么,《聊斋》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?先说结论:我认为,这是一部劝人、教人、诱人向善的圣贤书。蒲老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,他并非是在单纯的说教。而是将行善与作恶的利害,明白地摆在你的面前。

——先对结论高度的赞同。

的确是,非要给他一个讽刺时代的标签,实在是勉强了,做为一直生活在底层,又希望高中的老学究,说他批判时代,的确不咋靠谱。

而且,这些文字应该是他收集了当时的民间传说,整理加工的,所以,就像当时的说书和唱戏的一样,劝善惩恶,宣扬因果报应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1-19 20:12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梅朵 发表于 2023-11-19 19:06
东兄好,好久不见,又带来大作了

老乡妹好,好久不见!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1-19 20:17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梅朵 发表于 2023-11-19 19:12
那么,《聊斋》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?先说结论:我认为,这是一部劝人、教人、诱人向善的圣贤书。蒲老先生 ...

把他说成是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现实,估计是为了拔高他的政治觉悟。但实际上,这样实在是说不过去。另外,我觉得,把蒲松龄说成是那样的斗士,还不如说他是圣贤来得更确切一些。没有圣贤之心,是写不出那样的文章来的。
发表于 2023-11-19 21:23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拜读了东西老师的大作,有分析有见解,欣赏,赞。

想起以前学生时期,每次语文的阅读题,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都是统一一个模式,先主要内容后中心思想,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,揭露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,这种应试教育下的统一标准答案模式,培养出来的学生少了独立思考,缺乏个性思维。我那会儿,总是搞不懂读着一首挺美的诗,挺人间烟火味的古文,为啥总是把作者心理分析得那么沉重那么愤世嫉俗,我一直以为是自己肤浅,没有那么深刻的分析能力。比如像李白那么不羁的诗人,估计写完就忘了,放不下的不过是我们俗人自己。


发表于 2023-11-19 21:27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因为疫情,把摄影暂时歇了下来,这两年大多时间静下心来重读那些历史地理书,史记,三国,红楼梦,透过地理看历史,,,突然发现,不带目的,不应付考试,只是闲看,对历史人物的人性感知会有同以往不一样的自己的思考。

说到长寿,想起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挺长寿,向善,又足够豁达还会消遣,所以才能活到七十多岁吧!

三千年读史无外乎功名利禄,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1-20 10:11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谁谁 发表于 2023-11-19 21:23
拜读了东西老师的大作,有分析有见解,欣赏,赞。

想起以前学生时期,每次语文的阅读题,老师给出的标准 ...

应试教育这种模式,确实有很大的弊病。不过,舍此之外,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接触和理解一篇作品。不管咋样,作者总是会有一些弦外之音吧?俗话说得好,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老师教的只是方法而已。至于领会得如何,哪就全看自己了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1-20 10:11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谁谁 发表于 2023-11-19 21:27
因为疫情,把摄影暂时歇了下来,这两年大多时间静下心来重读那些历史地理书,史记,三国,红楼梦,透过地理 ...

说得真好。尤其喜欢结尾的这句,“三千年读史无外乎功名利禄,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。”满满的豪情。

看来,疫情也未必都是坏事儿。两年疫情,两年读了这么多书,挺划算的。

对李清照的总结还蛮到位的呢。刚百度了一下,李清照确实也高寿。向善,足够豁达,会消遣,这些确实应该是她的长寿秘诀吧。我大概读聊斋读的,又觉得归根结底,是上天给予的。不过,这个看不见摸不着,不如你总结的这几条容易把握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心灵家园 ( 粤ICP备2022134291号-1 )

GMT+8, 2024-4-29 19:41 , Processed in 0.061550 second(s), 3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