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灵家园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搜索
楼主: 东西-

[其他分享] 七十年代图书插画里的中国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3 17:10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

非常喜欢主席诗词里的这个名句,梅花欢喜漫天雪。感觉就像春眠不觉晓的名句一样,质朴、自然,而又意味隽永。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5 10:10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东西- 于 2024-4-15 10:35 编辑




这是当年赫赫有名的铁人王进喜的雕塑。

王进喜是甘肃省玉门市人,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、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、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。

六十年代初,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,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,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。在打第二口井时,突然发生井喷,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,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;没有搅拌机,他不顾腿伤,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,经全队工人奋战,终于制服井喷,被人们誉为“铁人”。

“宁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是王进喜的名言。没想到,一语成谶。由于长期积劳成疾,他47岁时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。

2009年9月10日,王进喜当选“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”之一。




这是七十年代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电影——《创业》里的几个画面










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5 10:13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


这幅画的名字叫《画英雄》。看这两位姑娘摆出来的POSE,拉出来的架势,是不是挺像那么回事儿的?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5 10:20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
七十年代人们心目中的锦绣江南是这样的:大片大片的水稻田,风光秀丽的鱼米之乡。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5 10:23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


用这样的角度看延安和枣园,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儿。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5 18:06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东西- 于 2024-4-15 20:40 编辑

1978年3月,英文版出版物上刊发了《浴马图》。

《浴马图》是元代画家赵孟頫创作的绢本设色画,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此画描写在盛夏的郊外,一泓宽阔的溪水,潺潺流淌,清澈透底,溪边河岸上梧桐垂柳,茂密成荫,有骏马十四匹,马倌九人。这幅画静中有动,马体精确细腻柔美,神情姿态舒展自如,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。马倌各自分工不同,既不相扰,又互为照应,从中可以看出画家构图功力之高深。

不过,仔细一瞧,就可以发现画中的马倌一个个全是半裸的。这要是放在今天,哪肯定不算一回事儿。但这是七十年代。古代名画数不胜数,赵孟頫的名作也有好多。从时令上来说,3月正是阳春,离盛夏尚早,为何偏偏要选出这样一幅里面这么多半裸人物的作品来介绍?我的猜测是,这应该是该杂志社当时的投石问路之举,以此来试探社会的反应吧。这幅画能够公开介绍,也表明此前的很多禁锢已经在悄悄地或明或暗、半遮半掩地解封ing。

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5 18:11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东西- 于 2024-4-15 20:30 编辑

1977年7月,英文版出版物上介绍了陈毅老总的这首诗的汉英两个版本,以及陈老总转战罗霄山脉的油画。非常喜欢陈老总的这首诗,曾经手抄过好多遍。我认为这可以算是陈老总的代表作了。

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。要知松高洁,待到雪化时。




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6 11:40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


1978年9月,英文版出版物刊发的一组木刻画和木版画。这组画,风格比较清新,与之前的热烈风格有明显区别,这应该是当时比较时髦的色调吧

边境女邮递员



牧鹿



一船船的甘蔗



西湖边的春天早晨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6 11:48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东西- 于 2024-4-16 12:12 编辑



他叫李有源。陕西佳县的农民歌手。

1942年冬,他采用陕北民歌“骑白马”曲调,唱出了“东方红,太阳升,中国出了个毛泽东,他为人民谋生存,他是人民的大救星”。当时,他的侄子李增正移民延安,于是,这支歌就从佳县、米脂、绥德一路唱到了延安。后来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加工,这歌就成了唱遍全中国的《东方红》。

1952年,李有源参加了陕西省文艺创作代表会议,获得了奖旗、奖章和奖金,被誉为“人民歌手”。当时的奖金好像是50万元。听起来蛮惊人的,不过,五十年代初期的一万好像也就相当于后来的一块钱吧。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
点评

逗,正好这时候电脑里放着王二妮演唱的白马调,早期的东方红:-)。这个也有感应的  发表于 7 天前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4-16 12:49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东西- 于 2024-4-16 13:50 编辑


1977年9月9日,是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。1977年9月的法文版出版物刊发了跟主席有关的三幅画像:主席的半身雕像、主席在他的书房里、长沙爱晚亭像。这样的安排,含蓄而又深沉地表达了对主席无尽的思念。

爱晚亭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、岳麓山清风峡中,占地面积50平方米。亭内有一横匾,上刻主席手迹《沁园春.长沙》一词,亭正面额朱色鎏金“爱晚亭”匾,系主席所题。该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,原名红叶亭,后由湖广总督毕沅,据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诗句,更名爱晚亭。当年,在长沙求学时,主席经常和蔡和森来这里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儿。如今,再看此亭,不由想起唐朝崔颢的名篇《黄鹤楼》里的几句诗: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




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心灵家园 ( 粤ICP备2022134291号-1 )

GMT+8, 2024-5-2 07:07 , Processed in 0.043099 second(s), 3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